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期待的迷思 之一

經常,我們相信別人應該對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作出相同回應。因此往往對他人有著過分的期待,這種期待的程度可能遠超過一段關係能夠提供的需求 。 當別人不願或是不能滿足期望時,我們可能感到自己愚昧,被出賣,無奈和憤怒。 然而,你是否想過為什麼他人必須要用你所希望期待的方式對待?這樣的方式可能是你所希望的,但是他人並沒有必要去迎合滿足你的願望。

事實上,對他人的過分期待,可能是因為對他人過分依賴。可能因為缺乏自信,因而依賴他人來填補對自己對生活不滿的空洞。 這種的過分依賴可能導致別人對自己的需要依賴萌生如倒車般的反應。 而當他人因此試圖拉開保持距離,我們不由自主的將期待自己能夠完整的希望投射在與他人互動的情緒上, 因而逐漸產生了一種依賴疏遠的週期性。

如此的期待假象也可能是從童年時便ㄧ直存在。孩子本能自然的希望得到父母的培育,保護和肯定。然而,許多成人並無法,或根本無能,達到孩子這樣基本的期望。 孩子們努力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父母,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而滿足他們的情感上被愛的需求, 因而學會了如何取悅他人。 然而,當父母的行為並不因為孩子的努力而改變,並且回應孩子被愛的需求時,孩子感到失望,感到被拋棄,並自我內化為不值得被愛以及是不可愛的。

由於沒有得到父母在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指引,這種被愛的需求和希望便被投射到別人身上。因而希望並期待伴侶朋友可以提供童年時嚮往但卻無法得到, 或是失去的部分。當他人無法提供或滿足自己被愛的需求時,可能因此不再感覺有興趣,或者有’”激情的存在,而是一段令人失望,可以放棄,且不足為惜的關係。

因為, 在內心深處我們相信,(就如同在童年時所深信的),如果我們更加努力,並做的更好,他人將會對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能夠填補我們的空虛。然而可悲的是,當存有這樣不切實際的期待時,無論如何努力,內心的空洞依舊存在,幻想和期望仍然持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