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壓力的處理

壓力是一種對於需求作出反應的體驗。一個迫使我們使用所有可能的資源(精神、時間、力氣、金錢等)來回應、滿足周遭的需求稱為“壓力源”,因為它使人感到有壓力。由於壓力被不恰當的看待而似乎只強調承擔其壞的一面。

但實際上 壓力意義上是既不好也不壞。 壓力是好或壞,可取或不可取的,健康的或不健康完全取決於它給人帶來什麼。 例如,考試可以讓一個孩子努力讀書,也可以讓其他缺乏資源的孩子很挫折。因此,壓力是中立性的,它既不好也不壞。

如果壓力是在合理的限度內,我們有足夠的資源應付並克服它。當壓力被克服後人會有一種對自我滿意和喜悅的成就感。 這種使我們的性格更加完整的壓力為“良性壓力”或有用的壓力。 當一個準備完全的孩子參加考試,他將得到有效率和成功的經驗,增強了自我價值和自尊。考試的壓力對他而言確實是個有利的影響。人的動力和成長都需要這種有益的壓力。

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看法(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決定一個壓力是良性或是“窘迫”的壓力。 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人的看法決定一個壓力的大小及好壞,而且還認為這種看法是可能經由自我訓練而改變的,因為現代人必須承擔更大的壓力和日益增加的新的壓力。 透過訓練知覺,我們可以降低許多與壓力有關的疾病的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